过年回娘家还是回婆家? 90后小夫妻闹到以死相逼
情感求助 添加微信号 jljw2012 立即获取专业情感导师1对1帮你解决
回娘家婆家不是单选题
超三成网友选“轮流坐庄”
过年到底回谁家?2月9号,有网站进行了一项“小两口过年回家,娘家还是婆家?”的问卷调查。数据显示,有32.9%的网友选择“轮着来,今年回娘家,明年回婆家”。26.9%的网友支持传统习俗,认为“女士必须跟着男方回婆家,天经地义”。25.4%的网友则主张“把双方父母都接来,两家一起过”。
还有几个选项投票人数较少。7.5%的网友选择“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”;4.1%的网友认为“可以回女方家”;另有3.3%的网友选择“为对方父母备好礼物,回哪家自己选”。
按照中国传统风俗,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”,女方进了男方门,就是男方一家人。一般来说,大年三十这天,做媳妇的自然是在男方家里过年。而女方回娘家,就要等到大年初二。但这种传统在现代如不作变通,很可能引发家庭矛盾。尤其是对双独家庭来说,更为明显。
“父母是我们的恩人,武断地说去婆家还是去娘家,是不科学的。”昨天,婚姻情感专家瑜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,回娘家还是回婆家,看起是一道单项选择题,但随着社会发展,这其实可以是一道多项选择题。
他认为,夫妻俩最终不管选择哪种方式,重要的还是双方应该互相体谅,彼此宽容,“站在双方角度来看,平时多花时间陪陪父母,胜过陪十个除夕。”
春节回家办法不少 不必强求十全十美
串联奔波法
方式:三十在一方家,初一奔赴另一家。也可中午在一方家,晚上去另一家。
优点:两家老人兼大欢喜。
缺点:只适合夫妻双方家在同一城市的情况,而且小两口比较辛苦。
年度轮流法
方式:今年男方家,明年女方家。
优点:适应面广,奔波较少。
缺点:需协调两方家人。如果一方家里出现特殊情况,需连续两年在一起,可能引发家庭矛盾。
各找各妈法
方式:夫妻各回各家。
优点:简单易行,不用多考虑。
缺点:一家人过节聚不齐,而且可能让对方父母产生误会。
合二为一法
方式:把两方父母接到一起过。
优点:一家人热热闹闹,所有人都能满意。
缺点:对居住条件、经济条件要求相对较高。
独自潇洒法
方式:小两口谁家都不回,过二人世界。
优点:公平、省钱、省力。
缺点:哼哼《常回家看看》这首歌,想想家中老人的心情。
▲▲评论
“过年回谁家”:
解死结先解心结
本报评论员 时言平
作为计生政策衍生的社会现象,“过年回谁家”几乎成为诸多独生子女年关里难以迈过的坎。但九龙坡胡某夫妇制造的自杀事件,更是将这种争斗演绎到新的极致。
自从双独子女逐渐成家立业,“一家一个娃,过年回谁家”的争论就从未止息,似乎成了不少家庭的魔咒。但问题真有那么棘手吗?其实,它本身并不是问题,问题是争斗的夫妻双方是否有解决这种矛盾的能力和智慧。
心病还得心药医,解开死结首先要解开心结。如果吵架争斗的小夫妻,能够意识到彼此互为共同体,就会积极地去寻找解决路径,去处理类似矛盾。家庭生活中,比“过年回谁家”更难解决的问题多了,难道每次都要搞得互为仇寇吗?
当然,审判别人总是比理解别人更容易。如果换做是我,可能也会为这些问题闹情绪。但情绪这东西,小闹是情趣,大闹可能就变悲剧。因此,每当问题陷入僵局甚至可能上升为战局时,我一般不会“看你怎么办”,而是换个角度去想,“我们怎么办”。这种思维的切换,在家庭生活中,往往更容易打开死结。
从“自我”的倔强和固执中走出来,把彼此面对的困境视为共同的难题,有了共同面对的勇气,才能去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。吵吵闹闹、以死相逼,非但不能解决问题,还可能让问题持续恶化。
“过年回谁家”,并非死结。打开心扉,才能突破情感的雾霾。
来源:http://cqsb.cqtimes.cn/html/2015-02/13/content_316870.htm
- 版权声明:
- 1、本文为重庆家里家外婚姻家庭咨询中心原创内容,转载或引用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。
- 2、家里家外 www.jljw.org 所发作品、转载、摘编的文章如果来源于互联网,家里家外会尽量标注来源和作者。如果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联系QQ:1805172446,也诚挚地欢迎您给我们投稿,谢谢!
- 3、如需帮助请拨打400-023-1110,瑜峰团队将为您提供情感挽回、婚姻挽救、劝退第三者、付费评估等情感服务!也可点击立即咨询,谢谢!
- 本文标题:过年回娘家还是回婆家? 90后小夫妻闹到以死相逼
-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ljw.org/news-c22/1741.html